8月23日消息,根據移動支付網實際測試,云閃付App目前已支持通過掃描微信、支付寶“個人收款碼”進行付款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全部測試的樣本中,所有用戶均能通過云閃付App掃描微信收款碼成功付款,而支付寶方面,則只有部分用戶的收款碼能夠支持。此外,工商銀行、建設銀行、中國銀行等部分銀行App亦已可掃描二者(微信、支付寶)收款碼進行付款,具體支持情況以實際為準。不過,云閃付App或商業銀行App收款碼,尚不支持微信、支付寶付款。
收款記錄:微信(左)支付寶(右)
云閃付App付款記錄:微信(左)支付寶(右)
事實上,條碼支付“互聯互通”也算由來已久。
2019年7月,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《清華金融評論》發表署名文章《強監管促發展推動金融科技行穩致遠》,文章透露人行將通過金融科技手段積極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、互認互掃。加快組織商業銀行、支付機構、中國銀聯、網聯等,穩妥開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驗證和應用試點,逐步打通支付服務壁壘。
隨后8月,中國人民銀行出臺的首個單獨針對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文件《金融科技(FinTech)發展規劃(2019-2021年)》,其中第十四條提出: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,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,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、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,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,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。
到了10月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,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金融科技分論壇上談及支付行業時,也提到將進一步加快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標準,統一監管規則,推動實現不同App和條碼的互認互掃。
特別是《金融科技(FinTech)發展規劃(2019-2021年)》以三年為期,就意味著2021年結束之前,條碼支付“互聯互通”便會落地。
所謂條碼支付互聯互通,簡單來理解就是用戶(商戶)在使用條碼支付(收款)時,可不必在乎雙方用的是何種App、提供哪家通道??v觀各行業互聯互通案例,其中往往包括了簡潔高效、資源節約、便于管理、防止壟斷等等多重內涵。
進入2020年后,銀聯、網聯、部分商業銀行以及微信、支付寶等支付產業角色,紛紛開始了條碼支付“互聯互通”的相關試點工作。
此次,云閃付(商業銀行)在相當大范圍內實現對微信、支付寶掃碼付款,條碼支付“互聯互通”終于迎來了更加實際的進展。